2025年9月29日,“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题组开展9月课例研讨活动,围绕“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开展理论学习和课例实践。
一、理论学习
活动中,课题组首先学习了《国外差异化教学的理论模型:演变与应用》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差异化教学探索》两份学习资料,了解几种经典的差异教学模型,如霍尔模型、汤姆林森差异化教学初始模型等。在学习与交流中,我们明确了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二、课例实践
课题组成员孙召宝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他以校园“莘子园”的改建 为情境,设计“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面积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圃”的学习任务,提供学习单等学习支架,设计三层任务包,逐层推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逐步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孙老师注重观察学生的不同表现,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尝试更复杂的变式问题,进一步拓展思维。课后,课题组收集了学生的学习单和课堂表现记录,为后续的研讨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三、研讨分析
课题组成员结合本次学习内容及主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活动,初步确定了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及实施要点。
1.目标分层是起点: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初,就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基础,预设清晰的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挑战性目标。
2.路径多元是关键:在任务设计中,我们强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分层的任务包,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
3.评价增值是保障:今后,我们还要通过设计“学习支架”、“量规清单”和“反思日志”等工具,让学生明晰评价标准,在过程中获得即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