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本科研 -> 在研课题 -> 3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 研讨活动 -> 正文

校本科研

2025年6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27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L2024029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报告厅

时间

2025.6.10

研究主题

课例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结合数与代数”领域,探寻真实情境下数学大任务“操作实践”梯度活动设计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一、理论学习

1.《以“认知序列”为线索的大任务设计——数学单元学习群的逻辑视角之三》

2.《大任务观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围绕以上两份学习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了解到“大任务设计”可以置于大概念图谱之中,常见的大任务类型有递进式、并列式、混合式等。递进式大任务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逐步推进。并列式大任务则围绕同一大概念,设计多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任务进行探究。混合式大任务结合了递进式与并列式的特点,既有任务间的逻辑递进关系,又在每个阶段设置多个并列任务供学生选择。

二、课例研讨

1.课题组成员徐洁老师执教《加法数量关系

1)情境创设:以前期学生春季社会实践——参观太仓博物馆引入,提出加法问题的三种基本结构,“合并型”、“还原型”、“增加型”结构,鼓励学生着手解决。

2)大任务:抽象这些加法数量关系的共同点,建立加法数量关系式模型。

3)“操作活动”梯度活动设计:

基础包:用画图或文字方式表示这些加法数量关系的共同点;

拓展包:在分析与交流中抽象加法数量关系模型;

挑战包:在操作与分析中深化加法数量关系模型,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量也不同,感受“此分量是彼总量”

2.研讨交流

课题组成员针对徐洁老师的执教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徐老师通过前期学生春季社会实践的情境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提出了加法问题的三种基本结构。在“操作活动”梯度活动设计方面,徐老师提供了基础包、拓展包和挑战包三个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成员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大任务设计和梯度活动设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本月的课题月活动中,我们针对 “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数与代数领域“操作实践”活动的梯度活动设计

1.以具象操作向抽象建模递进,搭建 操作实践” 的认知支架

在数与代数领域,操作实践”需依托材料梯度。从简单直观的具象材料操作起步,逐步引导学生向抽象数学模型建构过渡。教师要精心设计准备好相关学习活动素材。

2.以思维挑战度分层,设计 操作实践” 的阶梯式任务链

任务链应包含基础任务、拓展任务和挑战任务,每个任务都应具有一定的思维挑战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基础任务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任务则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更复杂的情境中,挑战任务则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问题解决。

3.以成果呈现多元性为导向,设计 操作实践” 的表达梯度

成果呈现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学习成果,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图表、模型等。这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理解深度,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教师和同伴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思考过程。

物化成果

相关主题课例及相关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