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1.《以“认知序列”为线索的大任务设计——数学单元学习群的逻辑视角之三》 2.《大任务观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围绕以上两份学习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了解到“大任务设计”可以置于大概念图谱之中,常见的大任务类型有递进式、并列式、混合式等。递进式大任务依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综合逐步推进。并列式大任务则围绕同一大概念,设计多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任务进行探究。混合式大任务结合了递进式与并列式的特点,既有任务间的逻辑递进关系,又在每个阶段设置多个并列任务供学生选择。 二、课例研讨 1.课题组成员徐洁老师执教《加法数量关系》 (1)情境创设:以前期学生春季社会实践——参观太仓博物馆引入,提出加法问题的三种基本结构,“合并型”、“还原型”、“增加型”结构,鼓励学生着手解决。 (2)大任务:抽象这些加法数量关系的共同点,建立加法数量关系式模型。 (3)“操作活动”梯度活动设计: 基础包:用画图或文字方式表示这些加法数量关系的共同点; 拓展包:在分析与交流中抽象加法数量关系模型; 挑战包:在操作与分析中深化加法数量关系模型,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量也不同,感受“此分量是彼总量”。 2.研讨交流 课题组成员针对徐洁老师的执教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徐老师通过前期学生春季社会实践的情境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提出了加法问题的三种基本结构。在“操作活动”梯度活动设计方面,徐老师提供了基础包、拓展包和挑战包三个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成员还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大任务设计和梯度活动设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