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本科研 -> 在研课题 -> 3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 研讨活动 -> 正文

校本科研

2025年5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8


课题题目

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L2024029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报告厅

时间

2025.5.15

研究主题

课例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结合‘图形与几何’领域,探索真实情境下数学大任务中‘任务梯度设计’与‘规律探究路径’的差异化策略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一、理论学习

1.《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 大单元教学策略》

2.《基于问题链的数学规律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围绕以上两份学习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 “图形与几何” 领域需通过操作体验 — 数据积累 — 归纳建模 — 实践应用的路径设计大任务。差异化策略需关注学生认知差异,通过分层任务支架(如具象操作、半抽象分析、抽象概括)引导规律探究。

二、课例研讨

1.课题组成员时莹玺洁老师执教《画图形,算面积》。

1)情境创设:以“校园植物园设计” 为真实情境,提出“用 24 米围栏围成长方形植物园,如何设计面积最大?”的核心任务,链接学生生活经验。

2)任务梯度设计:

基础任务:在方格纸中画出周长为 24 米的不同长方形(长、宽为整数),计算面积并记录数据(直观操作,积累感性认识)。

进阶任务:观察数据,小组讨论 “周长相等时,面积大小与长、宽的关系”(半抽象分析,引导规律猜想)。

3)拓展任务:若长、宽可为小数,如何设计面积最大?结合生活案例(如圆形花坛对比)延伸思考(抽象概括与跨情境迁移)。

规律探究路径:通过 “操作记录——数据对比——归纳猜想——验证应用” 四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周长相等时,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的规律,并渗透 “极限思想”(如正方形为长方形的特殊情况时面积最大)。

2.研讨交流

1)亮点

任务梯度贴合 “图形与几何” 认知规律,从具体操作到抽象建模,满足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探究需求。

真实情境贯穿始终(植物园设计→优化方案→生活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结。

2)改进建议:

基础任务可增加动态演示(如用动画展示长、宽变化时面积的增减趋势),辅助抽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

拓展任务中可引入数学史素材(如 “等周问题” 的数学背景),丰富任务的文化内涵。





在本月的课题月活动中,我们针对 “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1.任务梯度设计策略

“图形与几何” 领域,需以操作活动为基础(如绘图、测量),通过 “基础任务感知现象——进阶任务分析关联——拓展任务抽象规律” 的分层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差异化体现在任务的开放性与支架性:基础任务提供 “方格纸模板” 降低操作难度,拓展任务允许 “跨学科视角”(如结合物理中的 “周长固定时圆形面积最大”)满足高阶思维需求。

2.规律探究路径优化

真实情境需具备问题生长点,如从“整数边长”到“小数边长”的延伸,使规律探究从“特殊”走向“一般”。

教师需通过追问引导(如“为什么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针对不同认知水平提供差异化指导(如对学困生侧重数据对比,对学优生引导代数证明)。

物化成果

《画图形,算面积》课例设计、学生探究成果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