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本科研 -> 在研课题 -> 3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 研讨活动 -> 正文

校本科研

2025年4月课题研讨记录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30

课题题目

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L2024029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报告厅

时间

2025.4.28

研究主题

课例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探寻真实情境下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策略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一、理论学习

1.《儿童研究:行走在“教与学”的中间地带——基于“大任务单”的数学教学方式变革初探

2.基于“菜园”情境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大任务设计——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

围绕以上两份学习资料,开展理论学习,了解到“大任务设计”可以通过分析、重组、整合一个单元的内容,指导学生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出发,对该单元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的整体学习。并结合“菜园”面积计算及“统计”等案例,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大任务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课例研讨

课题组成员徐洁老师执教《线段、射线和直线》,宗骞老师执教《平均数》

1.徐洁老师《线段、射线和直线

徐洁老师从图形运动的视角出发,由点的运动引出线段,并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中画射线,逐步抽象射线表征,再放手学习直线,在对比交流中引导学生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徐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效果。

2.宗骞老师《平均数

宗骞老师创设趣味记忆游戏情境,围绕谁的整体水平高这一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平均数的概念,体会移多补少和求和均分这两种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研讨交流

两位老师的课例都充分体现了真实情境下数学大任务的差异化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课题组成员就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针对课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本月的课题月活动中,我们针对 “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大任务差异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1.情境创设:链接生活,搭建认知桥梁

真实情境下的数学大任务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线段、射线和直线》课例中,引入手电筒光线、铁轨等生活场景具象化,契合 “情境认知” 理念,将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现实模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认识平均数》以记忆游戏大赛作为情境载体,遵循杜威 “做中学” 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实际数据处理中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与价值,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显著提升学习主动性与知识理解深度。

2.任务设计:多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 “基础 - 进阶 - 拓展” 三级任务体系。基础任务强调知识内化,如《线段、射线和直线》中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对应图形、完成图形特征填空;进阶任务侧重能力迁移,安排学生用线段组合设计生活标识、用射线描述运动轨迹;拓展任务注重创新应用,鼓励学生结合直线性质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美学与稳定性问题。《认识平均数》中,基础任务为常规数据计算,进阶任务对比不同数据集的平均数差异,拓展任务则引导学生分析极端数据对统计结果的影响,为各层次学生提供适宜的挑战空间。

 

物化成果

相关主题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