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内容精彩纷呈
(一)独特导入,引发思考
课程伊始,杨老师通过出示太仓身边公共区域入口大门设计的图片,如学校、小区、公园、图书馆、政府办公区等,引导学生猜测地点。这些大门值班室、电子围栏风格类似,缺乏内涵与辨识度,从而引出单元任务 —— 为改造生活中的入口大门,学习研究 “门” 文化。接着,播放门的快闪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门的研究兴趣。随后,以城市规划局仓仓的角色引入,代表城市规划局在太仓撤县建设 30 周年之际,向学生征求创意设计,进而带领学生开启门知识的学习探究之旅。杨老师还展示了我国传统门的照片,让学生思考为美化大门想了解中国传统门的哪些知识,学生们对门的历史、结构、门饰等表现出浓厚兴趣。
(二)深入学习,探索门文化
知门之史
老师讲述门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有巢氏,据《韩非子・五蠹 (dù)》描述,有巢氏构木为巢后便有了门。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草编织的帘子或盖子作为早期家庭门,同时展示原始门的图片让学生尝试提取并书写门的甲骨文,结合东汉《说文解字》对 “门” 和 “户” 的解释,以及门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门的历史发展。还通过美术作品,如《江帆楼阁图》和《雪霁江行图》,展现门从简单到华丽的发展,反映古人对门装置的美学追求。
品门之饰
中国的门分为划分区域的门和建筑自身的门两大系统。通过大量门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找不同分类,着重品味划分区域的门的装饰,如门色、门簪、铺首、门槛、影壁、门枕石等,通过教具讲解门的六大装饰,并让学生分组探究,设计导学单,分享讲解研究结果。同时介绍建筑自身的门,如榻门、棋盘门、屏门、隔扇门等的结构组成和精美隔心部分的雕饰。
纳门之知与联门饰之欲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视觉日志,分析不同造型的门,并进行作业展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门饰在现代大门设计中的应用,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中国传统门饰艺术文化虽有封建意识,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美好愿望。
拓展延伸
课程最后提到古代看门可知家族或地区地位特点,如今虽不明显,但现代大门设计应取古代精华,仓仓布置小任务让学生课余探索身边 6 个地区背后的故事。
二、组员评课,聚焦教学方法创新
课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评课。组员们一致认为本节课在门文化知识传授方面丰富且深入,但也指出教学方法存在缺乏实践性的问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可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环节。大家认为应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在美术实践中的参与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和传承门文化。
本次例会通过对《请进》课题研究课的研讨,不仅让课题组成员对门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和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期待在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能够实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