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 学习目的:通过查阅知网文献,深入理解“生活力思想”的内涵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内容:《浅谈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路径探索》《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处留心皆学问”作业设计为例》 再次明确三个关键词的意义:生活力思想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一思想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交叉融合。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跨学科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素养。学习支架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跨学科学习中,学习支架的搭建尤为重要,它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组内老师感受到了跨学科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中,强调了任务设计的关联性、情境性和实践性。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能在语文学习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形成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生活力”思想下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研讨 通过理论学习与具体课例的结合,探讨“生活力”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有效策略,为课堂实践提供指导。 研讨内容: 课程内容整合策略: 1.以生活为纽带,将语文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形成具有生活力和实践性的学习主题。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1.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设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学习支架搭建策略: 1.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搭建多样化的学习支架,如问题引导、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 2.在跨学科学习中,特别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串联,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思维框架。 以《王戎不去道旁李》为例,我们进行了跨学科学习的设计点。首先,我们引导学生了解王戎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其次,我们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为何不去摘道旁的李子,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辩证推理的思考方式去走进人物的内心。 三、“生活力”语文跨学科学习课堂实践探讨 实践形式:以《王戎不去道旁李》教研课(季晓风、陈佳文老师执教)为例,进行生活力、跨学科、学习支架的的研讨与交流。 实践目的:通过课堂实践,检验“生活力”语文跨学科学习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知识:两位老师运用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等方式,将历史知识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王戎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同时课堂上以不同的形式拓展了另一个王戎的故事《王戎关虎》。 结合生活体验,探讨“唯戎不动”的原因。王戎不动,是身体不动,但是他的思维在动。陈佳文老师的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剖析王戎的内心世界,模拟王戎内心的思考过程,引导着孩子自主探究“不动”“不取”的原因。 结合艺术知识,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来表现小故事。(课后拓展作业:绘画、表演等) 支架的运用: 两位老师学习支架主要运用: 1.提供问题引导,如“王戎为什么不去摘道旁的李子?”“如果你是王戎,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2.搭建思维导图,(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跨学科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陈佳文老师的课堂在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时候,设计一个一个说话交流的支架。学生依靠支架,解决的小古文的全篇意思。如果学习支架的运用更广泛,效果会更好,课堂会更加的开放。 过本次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跨学科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学习支架的搭建需要更加细致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制定计划 1. 组内研磨一节或两节“生活力”思想下的跨学科语文课。 2. 组内老师撰写与主题相关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