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本科研 -> 在研课题 -> 5陶行知“三力”思想下小学语文链接式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 -> 研讨活动 -> 正文

校本科研

2024年2、3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28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陶行知“三力”思想下小学语文链接式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陶研课题立项

立项编号

SZTY21-0073

出席对象

课题核心组成员

地点

报告厅

研究主题

“生活力”思想下语文综合学习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开展生活里语文综合学习;寻求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支架的研究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一、课堂观察

综合性学习课汉字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文“目、眉、口、耳、鼻”,知道这五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2.了解甲骨文中“口”的不同意义。

3.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记忆所学甲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知道五官指什么吗?板书:眼 眉 耳 鼻 口

五官指人的面貌长相。中医说的五官指的是“眼耳口鼻舌”。人们常说的五官,指的是“眉、眼、耳、鼻、口”。

2.那你知道这些字最早的模样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探寻一下吧!

二、学习甲骨文

学习:

1.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怎么猜出来的?

2.字的演变:汉字的演变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最终到我们现在常用的楷书。甲骨文“目”的字形就是一只眼睛,金文的“目”线条变得柔软,与眼睛更为相似,小篆、隶书和楷书,“目”字竖了起来,成了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

我们看着它的变化一起来读一读。

3.辨一辩:那你知道“目”和“眼”都是指人的眼睛,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目是象形字,指人的眼睛;眼是形声字,口语说法,是指人和动物的眼睛,现在啊,眼还能指孔洞,事物的关键,比如,泉水流出的地方,我们可以叫泉眼,)

4.游戏:含有目的成语可有意思了,你能说几个吗?看,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含有“目”的成语。(读一读,说一说)

一目十行  看得快

目不转睛  专注看

目不暇接  来不及看

目中无人  看不起人

小结:瞧放在词语里,就和“看”有关了。

学习:

1.猜一猜: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甲骨文是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那我们来猜猜,甲骨文的“眉”字,古人会怎么写呢?(学生动笔画一画——交流)

2.字的演变:甲骨文“眉”和现在我们常用汉字“眉”有什么关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眉”字的演变。(看视频)

3.认一认:你能找到“眉”字中哪部分是指眉毛吗?

4.游戏:含有“眉”字的成语也很多,我们来做个游戏,读读成语,做做表情吧。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有这样的表情?

眉开眼笑  挤眉弄眼  眉飞色舞  愁眉不展

小结:眉放到词语中,我们就能读出心情来了呢。

学习:

1.猜一猜:这个甲骨文,相信你一定能一下子认出来,什么字?(张开的嘴巴)

2.“口”在甲骨文中的不同意义:在甲骨文中,口不仅有嘴巴的意思,放在不同的字里,它有着不用的意义。

学习:舌    猜猜这是什么字? 这里的口还是嘴巴的意思。

学习:天、或、邑  猜猜这是什么字? 这里的口表示区域。

3.认一认:这两个字我们都认识吗?他们是同一个意思,都指我们的嘴巴,“嘴”是口语。(读一读)

学习:

1.画一画:请你用最简单的笔画画一画人的耳朵。(画完介绍一下)

2.了解耳朵:我们来看看耳朵,你了解他的结构吗?

这就是甲骨文的“耳”字,你发现耳轮、对耳轮和耳屏了吗?

3.汉字演变: 在金文中耳屏特别清楚,你发现了没,对耳轮逐渐转变为“耳”中的两横,最外面的耳屏逐渐演变成外面的两横一竖。

4.认一认:“耳”,甲骨文就是一只耳朵的样子,指的就是人的耳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习:

1.找一找:看这个字,你一定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它不读“鼻”,但原意就是指鼻子。我们一起找找它和鼻子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个字有鼻孔、鼻身、鼻头,高于面部的地方用三根横线表示。

2.字的演变:这到底是什么字呢,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看一半猜是个什么字)

3.辨一辩:“自”原意是指鼻子,后来被“自己”的“自”抢去了他的意思,于是又创造出了“鼻”字,来指鼻子。

三、游戏活动

1.画一画。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甲骨文,谁来读一读。你能从画中找到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甲骨文吗?用喜欢的颜色画一画学到的字

指名说说我找到了……,我指导了……

(自己画——交流,说说自己找到的字,带着大家读一读。)

2.捏一捏。

老师给每个四人小组准备了一幅画,可是画中的人物少了“目、耳、口、鼻”。请小组内的小朋友分工合作,用橡皮泥捏出相应的甲骨文,粘在相应的位置上。看看哪组小朋友的手最巧。  

二、理论学习

1.《五育融合的具深化诠释与实践》

2.《玩转学习,精彩生活》

一、“生活力”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支架的有效使用

基于不同阶段的支架功能,可以通过搭建情境任务支架、学习资源支架、学习策略支架和学习评价支架,优化综合学习的实践过程。

1.搭建情境任务支架,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教师要研究学生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为学生构建情境任务学习支架,在学习的实际情境和真实性学习任务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研究学生在多元智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以便于因材施教。

2.搭建学习资源支架,扩展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在学科内综合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及时搭建学习资源支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展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尤其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现在,网络渗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那么学习当中也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习过程、教学模式的融合,提高学习成效。

3.搭建学习策略支架,帮助学生获得的深加工过程。教师要研究学生知识获得的深加工过程,比如概念地图学习,知识的双向建构,高级知识的获得过程,先前经验的构成以及概念转变过程等。研究学生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调节和管理,及时提供策略支架,辅助学生在疑惑处、困难处、迟疑处、懈怠处,进行自我激励,调整学习目标,强化信念系统以及成就归因等等,及时调整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实现高效能学习。

4.搭建学习评价支架,监测合作综合学习的效能。评价支架能帮助学生跳出自己的学习视角,利用他人力量监测合作综合学习的效能。在学生交流环节,设计同伴沟通能力评价支架指导学生明确话题、聆听同伴、正确表达;在小组合作环节,设计团队合作评价支架,为每个人的参与程度制定量规,让每个学生融入集体协作;在展示环节,成果展示个人评价表能准确衡量个人学习成果和收获。

二、提高“生活力”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效能

综合学习伴随着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具有自主性、情境性、整合性、实践性等特点,需老师组织和设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必不可少的学习支架,是撬动合作综合学习深入开展的重要支点,从而助力学科内综合学习效能的提升。

1.创设协作环境。在学科内综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等,从而设计活动支架,创设协作环境,使学生在这些环境中学会互相合作和交流。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建构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搭建给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支架,提供给他们更多解释和评价思维结果的权利。

2.组织协作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动交流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决定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高质量的课堂互动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育高阶思维。有些课程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如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师可以设协作目标,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动力。

引导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进行生生互动,在组内进行自由探索。在小组分工之前,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组内讨论任务,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支架。这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些探究性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得学生在组内讨论中实现思维碰撞,在合作中逐步形成高阶思维。

3.培养合作文化。教师应该讲授合作文化,提倡学习合作,并将其融入到综合学习活动中。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协作,让他们认可协作的重要性。可运用支架构建小组合作的目标,所有成员应该明确自己小组的愿景和目标,以此为驱动力来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应通过积极的交流和透明的沟通,运用支架建立成员间的信任,并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够在同一方向上努力学习,共同达成学习成效;建立奖励支架,通过公正的奖励机制,团队成员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和重视从而加强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提升合作综合学习的效能。

物化成果

1.“生活力”思想下语文综合学习教学设计

2.与主题相关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