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正是扬帆时,奋辑逐浪天地宽。本月教研组围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
月初刘老师执教了《用水计量时间》一课,刘老师将教材上的受水型水钟改为泄水型水钟,利用自制教具的优势开展课堂教学。课堂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1.水能计量时间吗?2.怎样用它制作计时装置呢?这两个问题之下又产生了很多问题分支:水流速度均匀吗?水流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原因导致水流速度发生改变?怎样让水流速度保持不变?这个实验要求数据准确度很高,对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本节课和后续自制水钟两课时学生将经历水速“均匀——不均匀——再均匀(保持水位高度不变)”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思维一步步突破再联结,亲历古人发明创造水钟的过程。
月末万老师和朱老师执教了汇报课。万老师在《加快溶解》一课中,以小红军运糖的情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猜测,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选择搅拌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搅拌是否能够加快溶解”“怎样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加入的水要怎样”“加入的糖要怎样”“是否搅拌”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之后提升难度,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水温或颗粒大小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
朱老师执教的《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课,课的导入直接有效,生动有趣的图片,给孩子们带来了直接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自主思考,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让孩子动手实践,通过探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课的拓展部分,朱老师老师用自制教具进一步解释了热空气上升的过程,激发了孩子们动手实践的兴趣。
本月太仓市五年级阳光监测和省测活动中,全组教师群策群力,认真梳理知识点,探讨平时课堂作业设计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