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万鑫老师执教了教研课——《产生气体的变化》一课。课的开始万老师先与孩子们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然后问题引入“物质发生变化时有哪些现象?”顺势呈现了活动一:水和白醋分别与白糖、食盐、小苏打混合,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在发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气体(新物质)后, 活动二就开始啦!这种气体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让我们看一看、摸一摸、查阅资料,新知识又get了。立足生活却高于生活,科学就是这样的神秘却又和生活密不可分!
科学组全体成员在磨课环节各抒己见,思维碰撞。
陈骏老师:科学操作规范,时间分配前半部分时间较多,后面时间比较紧张。白醋泡鸡蛋,一组发一个。食物投影用起来。材科准备充分,细节把握好,倾倒下去灭火,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生锈的物体可用实物(回形针)展示。
陆咏梅老师:单元结构问题意识。课题出现,哪个活动能产生气体?3种物质,猜哪几组会产生气体?另外2个活动属于什么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情况?(液体固体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温度、倾倒。结论:不要读,科学书要看,交流时注意倾听。
施建华老师:围绕“产生气体的变化”开展活动。扇闻法的规范性。木条的拿的方式(往下竖直)。广口瓶、集气瓶。
张明珍老师:时间紧凑活动多,气体的性质、由2块组成、探究可以分2课时。同时,学生看到有气体产生全在头脑中形成一个非常想实施的实验诉求——“这是什么气体? 应该收集起来研究研统”,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开展第2个学习任务——收集产生的气体。
闵玉婷老师: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出发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在落实新课标理念上,有以下2个亮点:1.“用教材”“而非“教数材”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开展教研活动、实践反思是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的重要途径,是助推教师走向专业化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