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工作在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紧密围绕“培养新时代好少年”的核心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融合”为实践路径,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思想引领、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少先队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深化特色项目建设,夯实育人阵地根基
1.“七星擂台”持续赋能,涵养综合素养:以卫生、礼仪等7项目常维度为核心,通过轮值记录、常态督查等机制保障公平,激发中队良性竞争,助力队员全面发展。
2.“绿色午餐”引领风尚,践行环保责任: 以记录厨余垃圾重量为量化指标,引导队员厉行节约、践行环保。一学期以来,校园厨余垃圾显著减少,“光盘行动”蔚然成风,绿色校园建设取得切实成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与生态意识显著增强。
二、 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筑牢红色信仰根基
1.“小精灵广播站”传扬正气: 充分发挥广播站阵地作用,常态化播报优秀队员事迹、校园新风、时事要闻,生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队员爱国情怀与集体荣誉感。
2.“队前教育”固本培元: 系统开展队前教育,通过知识学习、观看爱国影片等形式,帮助预备队员深入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与崇高使命,增强组织认同感与归属感。
3.“入队仪式”庄严神圣:规范举行一年级入队仪式,200名新队员通过争章、宣誓等庄严环节,铭刻红领巾使命,赓续红色血脉。
三、 丰富主题实践活动,赋能队员全面成长
1.国旗下思政课浸润心灵: 每周国旗下讲话紧扣时代脉搏,讲述英雄故事、阐释核心价值观,引导队员树立正确“三观”,厚植家国情怀。
2.“我们的节日”文化传承: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沉浸式文化实践:清明期间融合主题班会(先烈事迹学习)、美育(制作“思念”纸花)、劳动教育(制青团、艾草香囊)及陵园祭扫(仪式教育、纪念馆参观),多维传承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端午节分年级实践特色项目,低年级彩绘鸭蛋、中高年级编织五色绳与香囊、学包粽子,引导队员在劳动中感悟节日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两场活动均形成品牌效应,实践成果获太仓教育、青春太仓等官方平台宣传推广。
4.特色主题活动锤炼能力:
本学期聚焦五育融合,以多样化实践锤炼队员综合素养: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通过升旗仪式、社区服务等形式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奉献意识;创新“礼润童心 绿意同行”劳动教育,融合礼仪规范与“乐耕园”种植实践,厚植劳动精神;策划“劳动润童心”分级任务与“旧鞋新生”环保捐赠(回收旧鞋近300双,25人获“环保小卫士”称号),强化责任担当;组织“红领巾探秘环境监测”实地研学,提升生态保护认知;举办“‘童’爱苏城”义卖活动(筹集善款450元,表彰“爱心小卫士”),传递公益力量;通过“中国精神在我心”学习实践,评选优秀习作8篇,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活动成效获太仓教育、苏州TV等平台宣传推广,实现知行合一、润德无声。
四、 回顾与反思:在成就中展望未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
校社联动与资源整合需加强: 公益活动主要依托校内资源,未能充分链接社区平台拓展实践场景(如建立长期志愿服务点)。改进方向: 积极构建校社合作长效机制,拓展实践基地。
高年级队员参与主动性待提升: 部分高年级队员在传统主题活动(如手工制作)中表现被动。改进方向: 创新活动形式(如增设“文化传承小导师”角色、引入项目式学习),增强趣味性、挑战性与自主选择权。
辅导员专业能力建设需深化: 部分中队辅导员在活动设计中存在重形式轻思想引领的现象。改进方向: 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如“新时代少先队活动设计创新工作坊”),强化思想引领意识,提升活动策划的专业性与创新力。
五、 未来展望:系统创新,开放发展
本学期的工作为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校少先队工作将以“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为原则,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深化评价改革: 探索构建更加多元、科学的队员成长评价体系。
强化资源整合: 拓宽校内外资源渠道,搭建更广阔实践平台。
打造品牌项目: 持续深化“一队一品”建设,凝练特色,提升影响力。
完善课程体系: 系统规划少先队活动课程,增强育人实效。
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好少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