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闻中心

探索新教材核心单元 筑牢三年级数学素养基石——三数组9月教研新闻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30

九月丹枫迎秋,我们三年级数学组聚焦苏教版新教材中“倍的认识”“两位数乘除一位数口算”“混合运算”“认识一天的时间”四个核心领域,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通过教材研读、课标学习、策略研讨,团队明确了各领域的教学定位与实施路径,为提升课堂实效凝聚了共识。

一、“倍的认识”:立足“关系”,架起从“量”到“倍”的桥梁

“倍的认识”是学生从具体数量比较转向抽象关系理解的关键节点。教研中我们一致商讨:教学需紧扣“两个量的比较”本质,避免将“倍”简化为“乘法口诀的应用”。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建立每份”与“份数”的对应认知,通过具象操作感知“倍”的内涵——即“几个几是多少”。同时,要强化与乘法意义的勾连,通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要用每份数×份数=总数,要求每份数在前份数在后。教学中需弱化定义记忆,突出“比较—抽象—建模”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倍数关系的数学模型。

二、“两位数乘除一位数”:聚焦“转化”,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是整数运算的重要延伸,新教材要求我们要上好断层衔接知识对于乘法,要引导学生将两位数拆分为“整十数+位数”,借助表内乘法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经验自主推导;对于除法,要突出“分物过程”,让学生理解“先分整十、再分个位”的逻辑。教学中注重算理的理解,让学生能清晰表达每一步运算的意义,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混合运算”:依托“情境”,让规则理解落地生根

混合运算的教学难点在于“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认同”。新教材注重通过生活情境渗透规则,教研中我们确立“情境—意义—规则”的教学路径。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购物、分配等真实场景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是解决问题的自然需求,而非人为规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互转”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时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有“慢的艺术”,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引导学生回顾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是否与所求问题一致,逐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认识一天的时间”:回归“生活”,构建具象的时间观念

“认识一天的时间”涵盖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和“经过时间计算”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新教材强调与学生日常作息的联结教研中我们明确“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以“上学、用餐、睡眠”等生活场景为载体,通过时间轴、钟面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关系,理解“一天24小时”的周期性;另一方面,鼓励“分段累加”“结束减开始”等多元方法计算经过时间,结合“电影时长”“作息安排”等真实问题,让时间计算服务于生活需求。教学中需避免抽象的数字转换训练,让时间观念在生活体验中自然形成。

这个月,对我们教研组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一个月不仅要帮助学生补充“断层知识”有时甚至是“纠错”,而且还要跟上新教材的进度。推动核心单元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深化,我们组将继续行走在新教材探索前行的道路上